2014年7月19日 星期六

有喝有保庇? 御醫掛保證掀台紅酒熱


   
    文/楊咩咩


    雖然未經正式確認,但有不少醫學報導指葡萄酒的單寧有益身體健康。台灣於1990年後掀起紅酒熱,很大的原因也是由於醫界「掛保證」。許多醫生認為對心血管疾病有益開始喝葡萄酒;甚至,連「御醫」級人物也推薦領導人用酒。



    如馬英九總統是台北市長時,其為台灣重量級公衛專家的副市長葉金川,由醫學常識瞭解葡萄酒,也引薦馬認識紅酒高手,台北市甚至因此與世界紅酒「王地」波爾多市結為姐妹市。馬之後雖未深入研究葡萄酒,但有專人引路,喝過不少好酒。



(No.1897時報周刊   2014/6/27~7/3)


    因涉弊案潛逃海外的前第一家庭御醫、前新光醫院副院長黃芳彥也是紅酒高手。陳水扁當選總統後,總統府包含就職典禮在內的不少用酒,是黃芳彥挑的;由於吃得太好,陳水扁有了鮪魚肚,黃芳彥也建議陳水扁多喝紅酒,保養心臟血管。


    台灣人為健康開飲紅酒,不是近年的事。在台已經賣了快要100年,至今仍在雜貨店、大賣場買得到的日本赤玉紅酒,就說著這個故事。


    1895年後台灣被日本殖民。日本在明治維新時研究紅酒;被日本統治後,1896年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就有了葡萄酒相關訊息。


    1920年代,日本經營台灣「入不敷出」,開始開闢財源,其中一項,就是「賣酒」。由於釀日本國酒「清酒」會消耗太多米糧,總督府轉而自行釀造、發售葡萄酒。


    赤玉在如此背景下進入台灣,甚至在台搜購葡萄造酒。但要用什麼方法讓台灣人真愛喝葡萄酒呢?


    1921年,赤玉刊登全版廣告,以「葡萄酒與葡萄的故事」、「酒的意義」等題材,宣揚葡萄酒的「健康」基調。


   《多元鑲嵌與創造轉化:台灣公共衛生百年史》一書,收集1930-1940年間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刊登過的300多則圖像不重複葡萄酒廣告,發現總數8成以上,都直接或間接提及「滋養」、「強身」、「治病」等名詞。


    19371945年爆發中日戰爭,因葡萄酒有營養,廣告還宣揚「喝一杯葡萄酒⋯⋯可獲得固守大後方職場保持全勤的體力。」


    由於傳統漢人有食補養生概念,喝葡萄酒「補身」很快被台灣人接受,連知名台灣士紳林獻堂,也在其《灌園先生日記》中,留下「余破戒飲葡萄酒為內子祝健康」的紀錄。


    葡萄酒在世界各地,因被當成食物、祭祀品,或由於風雅、文化等理由而運用;一百多年來,台灣人則因「健康」,與葡萄酒牽起了因緣。
 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