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楊咩咩
2013年6月,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病危。差不多同一時間,台大附近著名的社運咖啡店「生態綠」,出現了南非「公平貿易葡萄酒」(fairwine)。
(台大附近「生態綠」賣起公平貿易葡萄酒)
「公平貿易」是興起於1960、70年代的國際社會運動,核心價值為「反剝削」,主要為在自由貿易「大者恆大」的現實中,幫助無法得到公平競爭的農民,如咖啡產業裡90%一天收入不到2美元的小農。
生態綠經營者余宛如和徐文彥之前賣「公平貿易咖啡」獲得迴響後,進一步推出「公平貿易葡萄酒」。
(最上面的fairewine酒標可協助消費者辨識是否為公平貿易酒)
南非因殖民歷史,留有歐洲釀酒根基,不過,1948至1991年實施種族隔離,被多國施以貿易制裁。南非葡萄酒受國際市場排擠,可是國內仍有很高消費需求,因此過著高、富、帥生活的白人莊園主人所在多有。
但余宛如說:「他們過去做葡萄酒有很多不好的法令,如給第一線黑人農工的薪資是酒不是錢,所以存有非常嚴重的貧富不均,與兒童酒精中毒、畸形、智障等問題。」
1994年曼德拉上台,發現種族隔離遺毒始終存在,於是成立BEE(Black Economic Empowerment)南非救助黑人政策。余宛如表示,曼德拉與公平貿易組織合作,先讓80%在白人手上的土地回歸黑人;然後成立「葡萄合作社」,讓農民分享盈餘;之後,因公平貿易規定每賣一樣產品,得有一定比例回捐社區發展金,農民們便用這筆錢成立酒廠、發展品牌。
花了9年時間,2003年Thandi酒莊葡萄酒上市。這是全球第一支貼有「公平貿易」標籤的南非葡萄酒。但余宛如強調,「因保證收購價與不能使用童工等嚴格規定,公平貿易酒沒有比較便宜,英國市場上一支約台幣250元的酒,掛上公平貿易之名要賣到300至350元。」
(全球第一支公平貿易南非葡萄酒Thandi 攝自http://www.thandiwines.com)
在台灣,加上進口成本與菸酒稅收,生態綠推出的另一款南非公平貿易酒,定價880元。不是最便宜,且必須熬過開瓶時的餿味,才能體會之後一步步往上飆驚喜的公平貿易酒,余宛如說:「進口600多瓶,6月中旬上網賣,老顧客一箱一箱買,(約兩個禮拜)已經快賣光。」。
余宛如表示,有些人願意多花一點錢買「公平貿易酒」,其實只為讓自己的酒錢可以透過國際認證體系,實際回饋小農與農工。
從反剝削開始的公平貿易,後來被曼德拉用來搶救子民,至今於葡萄酒世界,喝公平貿易酒成為一種「理念」——亟欲再見曼德拉畢生所追求的,自由平等之念。
(2013/7/26~8/1 No.1849時報周刊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